刘尚希:税收助力构建经济发展的确定性
2022-01-12
中国税务报
从“十四五”来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新经济发展的新方位。未来,新经济的发展状态是数字化和金融化相互叠加,这将会使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个最大特征,即不确定性。我们应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的确定性以降低公共风险水平。财税体制的改革创新是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或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国家发展确定性的基础。应根据新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配的新税制、新理论,并在新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新税制。新发展阶段的多元目标,都需要发挥税收的积极作用,如经济增长、共同富裕、减污降碳、科技创新、区域平衡、开放安全等等。再有,税收制度完善的程度成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能否理顺的基础,这对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国内来看,减税降费应更加注重提质增效。2016年以来,我国减税降费的力度一年大过一年,实实在在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宏观税负已经降至15.2%,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政策力度空前。实施的7批28项减税降费措施中,既有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的应急措施,也有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困难行业的措施,还有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再加上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的翘尾减收效应,2020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2021年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促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类市场主体数量众多,为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来源。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规模性的组合式减税降费,对促进制造业升级转型、小微市场主体的减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创新动力,为我国经济稳步复苏、持续向好注入更多确定性。
从国际维度看,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更加重视税收制度内外协调的问题。碳税、碳关税、数字税已经成为国际热点,也是大国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工具。全球经济数字化带来了国际贸易数字化转型,引发了国际税收规则的改变,针对跨境数字贸易的数字税已在20多个国家开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税源的结构、税基的分布,以及征管的方式也都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给我国税收制度完善以及参与全球税收规则制定提出了新的课题。基于全球化的“税收国家”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税收在哪里,国家主权就应当延伸到哪里。因为“税收国家”的边界是重叠的,国际税收分配规则也是重叠的,国家税收利益将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重叠格局。对于靠一套说法或者理论来支撑的国际税收规则,我们应定向支持智库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也应跟上。同时,我国需要在近两年内,综合考虑碳交易、碳税和碳关税的问题,既要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应对在降碳方面的国际博弈。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