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税收理论研究 > 专家视点

冯俏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力稳宏观经济大盘

2022-03-23 中国财经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这一要求与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同发力。作为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两大政策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既要发挥各自优势,更要协调联动。近年来,财政政策在发挥传统的结构性调整功能的同时,在解决总量问题上也不断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在发挥总量调节的优势功能的同时,结构性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新形势下,更需要两者协调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稳定宏观经济的大局。
  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可持续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围绕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要增强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责任担当,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02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4%;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经过多年的投资,我国已拥有世界上领先的传统基础设施网络,继续投资的空间已明显收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释放出来的巨量资金,必须精准投向,做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一要“有为”,即财政资金要寻找合适的去处,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最终落到具体项目上,并且要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这两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各类新基建为主体,面向未来、面向全局,突出基础性、公共性,短期为稳增长作贡献,中长期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二要“有效”,财政资金既要用得出,还要用得好。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提高项目库的“容量”和“质量”,各方面要慎重实施项目,既要落实到具有战略性、方向性的区域发展“大事”上,也要落到保障民生的“小事”上。要特别注重改善和提高资金与项目之间的适配性,做好项目管理,努力提高项目的投资绩效。坚持形成有效投资,确保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稳增长的“刀刃”上。
  围绕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今年还将实施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前几年,我国出台了不少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助企纾困。当前,国际通胀压力继续向国内传导,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中下游的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极大的成本压力,是较为集中的薄弱环节。为此,今年要继续直面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减税与退税并举,提振市场信心。
  在近年来我国财政长期紧平衡的形势下,减税降费也要更加注重效能,提高精准度。具体而言,一是要瞄准中小微企业进行减税降费,如继续执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二是要瞄准科技型企业进行减税降费,如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100%的政策扩大到更多的企业,以加快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是瞄准中低收入人群减税降费,如将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补税或年度汇算补税额不超过400元的免予补税政策延至2023年底。四是瞄准税收制度优化带来的减税降费,如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坚决治理乱收费。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规范管理等。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为稳增长提供充足助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好现在与未来、愿望与能力、理想与现实等多方面的关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始终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将处于加速演化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处于起步阶段,绿色转型任重而道远,一些结构性矛盾与问题风险需要化解。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丰富,对住房、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期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这都将转化为对政府财力的现实需要。因此,保持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始终略有余力,显得尤为重要。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主动有为
  2022年,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流动性既要合理充裕,也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总体上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不搞“大水漫灌”。
  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处于中下游的广大中小微企业是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最大风险点。在财税政策支持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货币政策可同步增强对这部分企业的流动性支持,以保持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存续能力。要继续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滚动使用,必要时可考虑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瞄准绿色转型的目标,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积极创新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实际贷款利率适度下行。要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工具等,形成短中期相结合、传导顺畅的政策利率体系。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呈上升态势,对我国形成一定的外部压力。一方面,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也要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